|

提供線上諮詢服務
|
最佳顯示模式:1280*960
(IE 如顯示異常,請選擇相容性檢視)
|
維生素C
結締組織的守護神--維生素C
維生素C具有抵抗壞血病的效用,故又稱之為抗壞血病酸。其極易氧化,所以在許多化學反應中被當作還原劑。維生素C破壞的量與加熱時間長短有關,在水中加熱至果蔬熟爛,則維生素C大部分被破壞或流出於湯中。
維生素C缺乏症
維生素C具有促進膠原形成的功能,正常人的血管壁細胞排列整齊,膠原填塞更能確保其嚴密性,維生素C缺乏時,其嚴密性受到損害,只要外界稍加壓力,即造成血管出血,這種現象,即是所謂的壞血病。
維生素C缺乏的動物體造骨細胞無法形成骨樣組織,骨骼的生長易受影響,而常有骨折的現象。
嬰兒罹患壞血病,造成四肢關節疼痛,情緒不好、易怒、沒有食慾、體重過輕。肋骨與肋軟骨連結處腫大,外表形如串珠,稱為壞血病型串珠,其次,嬰兒長骨骨膜下及牙齦均易出血,並有輕微貧血。
成人罹患壞血病的症狀是牙齦發炎,稱為壞血病型牙齦炎,牙齦呈紅色至暗紅色、水腫,用手指輕輕摩擦,即易出血,其他症狀如牙齒脫落、疼痛、體重減輕、受傷癒合期慢。其次是皮下出血,稱為點狀皮下出血症。
維生素C來源與建議量
按行政院衛生署的建議,成人每天維生素C攝取量為100mg。食物中,綠色蔬菜的維生素C含量較多,蔬菜中又以顏色越深綠者,所含維生素C的量較多,如菠菜、青椒等。其次是枸櫞類水果,如柑橘、檸檬等。台灣的蔬菜、水果產量甚豐,國人很少罹患維生素C缺乏症。
維生素C是最受歡迎、最被廣泛使用的維生素之一。但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草酸及尿酸結石的形成。攝取過量時,會引起一些不舒服的副作,如下痢、多尿、皮膚發疹等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