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提供線上諮詢服務
|
最佳顯示模式:1280*960
(IE 如顯示異常,請選擇相容性檢視)
|

文章日期:2020/08/19
愛喝啤酒是不是酒癮作祟?
啤酒是夏日最暢銷的飲品,可消暑、解渴,有些人一年四季都愛,是上了酒癮嗎?美國研究給了答案,喝啤酒上癮一般與酒精無關,而是喝啤酒能讓大腦釋放出快樂因子多巴胺,讓人感覺興奮、快樂,也會讓人上癮。
喝多少啤酒可以讓人快樂?研究證實,喝一杯約120㏄的啤酒,就可以帶來快樂的感覺。千萬不宜貪杯,因為啤酒的酒精濃度雖然低,過量飲用也是會損傷身體,不宜輕忽!
「啤酒喝過量」身體哪些部位可能亮紅燈?
啤酒中的成份大麥含多酚,適量飲用有助增進血液中的抗氧化作用,延緩老化及慢性病的產生。但若長期大量飲用,恐將對身體造成下列健康損害──
- 傷肝臟
啤酒雖然酒精濃度低,但豪飲喝下的酒精也如同烈酒,只要是酒精進入體內,都需要靠肝臟代謝,也是容易導致酒精性肝炎,甚至可能轉為肝硬化、肝癌。此外,酒的熱量高,又容易被身體所吸收;加上喝啤酒時,若偏好油炸食品或大魚大肉等下酒菜,很容易引發脂肪肝。狂飲啤酒還會使胰腺分泌旺盛,引發急性胰腺炎的風險極大,尤其是有膽結石症的人更要避免。
- 傷腸胃
喝啤酒有開胃的功效,因為啤酒成分中的二氧化碳,讓人喝下有清涼的感覺,也促進食慾。但若長期大量飲用冰涼啤酒會使胃腸道的溫度急速下降、血流量減少,容易損傷胃黏膜,影響消化功能,出現噁心、嘔吐、上腹不適、腹脹、胃酸逆流、腹瀉等不適症狀,進而引發腸胃炎、痙攣性腹痛及消化性潰瘍等疾病。
- 傷心臟
啤酒含豐富維生素B6,能有效防止身體產生引發心臟病的同半胱胺酸,進而降低心臟病的發生。但若長期豪飲容易讓酒精毒害心肌細胞,破壞心肌收縮功能,出現心跳加速、心律不整,損傷心臟。加上啤酒含大量水分,喝多了將增加心臟負擔,長期下來,容易引發心臟衰竭。
- 傷腎臟
啤酒含啤酒花之多種維生素、蛋白質等營養物質,可利尿。但啤酒花含高普林,如果下酒菜又愛吃海鮮、動物內臟及紅肉類,更容易使普林代謝異常,誘發痛風。除了普林,啤酒還含有鈣、草酸等物質,喝多容易導致腎結石。
- 加速腦部退化
國健署指出,70公斤的人在短時間內飲用7罐5%啤酒,可能會出現短暫失憶的狀況。美國研究指出,每週飲酒量超過7罐易開罐啤酒,將來就有失智的風險;10罐會增加約1.2倍的失智風險。
- 增加致癌風險
「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」指出,每天喝2大瓶啤酒,增加2~3倍罹患口腔癌、食道癌風險。除了酒精有致癌風險之外,喝啤酒的最受歡迎下酒菜香腸、臘肉、燒烤肉品等,這些食品大多含亞硝胺及化學成分,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相當大,容易刺激口腔與食道黏膜,造成損傷;並且容易引發肝癌、大腸癌等癌症。
如何健康飲啤酒
- 適量飲用 不貪杯
建議每次的飲用量不超過300C.C.(約不超過一瓶易開罐的量),一天的飲用量不超過500C.C(約不超過一瓶啤酒量)。
【建議】「國民飲食指標手冊」規範,男性每日不超過一罐啤酒,女性不超過半罐啤酒。
- 冷藏溫度要適度
啤酒不是越冰越好,過冰的啤酒不僅不好喝,且會破壞啤酒的營養成分,使酒液中的蛋白質發生分解、游離。反之,不冰的啤酒也不佳,不但口感差,氧化的速度也越快。
【建議】最好喝的溫度是2~15℃,不但啤酒的香氣及泡沫皆在最佳狀態中,啤酒的營養成分不被破壞,也不會傷害胃腸道。
- 下酒菜避高熱量、高脂肪及醃燻炸烤食品
避免邊喝啤酒邊吃下列食物──
- 高熱量、高脂肪食品:例如花生、鹽酥雞、洋芋片等,避免影響代謝,出現啤酒肚,增加肥胖風險。
- 高普林食物:包括海鮮、動物內臟、菌菇類及紅肉類等,避免引發痛風。
- 醃、燻、炸、烤食品:酒精會擴張消化道血管,加速醃、燻、炸、烤食品致癌成分的吸收。
【建議】下酒菜挑清淡的菜餚,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,可降低啤酒的副作用。
|
|